人民日報:法律應是人性的低保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曹鵬程 時間:2016-12-06 15:14:20一些個人求助之所以引發(fā)了陣痛,是因為沒有發(fā)揮法律的社會行為疫苗作用,還是依靠道德的免疫作用在痛苦地自愈
沸沸揚揚的“羅爾事件”,幾經反轉之后,當事者將部分微信用戶贈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戶零錢包,但事情并沒有結束。一部分人繼續(xù)深挖羅爾的各種歷史,吐槽他的求助資格乃至人品;還有一部分人在收到退款之后,再找到羅爾的另一篇文章,重新打賞給笑笑,很快上限又滿了。
很難評判哪一種做法是對的,因為人們接受的是不同的“真相”,而且都有道德上的正確依據。有時候,我們的道德觀念具有復雜的內涵,這一方面能夠讓各種不道德都及時遭受譴責,另一方面則是導致做好事的人要盡量高尚,被幫助的人必須很無辜,這客觀上抬高了道德行為的成本,讓人們的洶涌愛心潮水無法安靜地引向需要的地方。
除了針對道德話題的激烈爭論,輿論中自然地出現(xiàn)了要求法律出面來管,要求法律跟上時代變化的呼聲。“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句名言人人皆知,但在包括“羅爾事件”在內的不少案例,都是在道德進退維谷之后,才想起來用法律來找底線,而不是先用法律定好空間,剩下的事情交給道德。很多人在國外都填過各種資格申請表,“你是否吸過毒”“你是否有酗酒史”……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這種預設的條件,是獲得相對信任的前提。而且一旦出事后發(fā)現(xiàn)有隱瞞,法律就可以嚴厲地出面解決。
法律確實具有滯后性,但是也有強大的確定性。“羅爾事件”發(fā)生后,很多法學專家提供了細致的分析,從慈善法對個人募捐和個人求助的區(qū)分,到民法、合同法、刑法對欺詐的定義和處置,可以說,現(xiàn)行的法律其實是夠用的,只是我們沒有主動加以運用。很多不夠規(guī)范的個人求助,之所以最后引發(fā)了社會信任的陣痛,根本上是因為沒有發(fā)揮法律的社會行為疫苗作用,沒有把“丑話說在頭里”,最后還是依靠道德的免疫作用在痛苦地自愈。
發(fā)起求助的個人、發(fā)布求助的平臺,都是有法律責任的。特別是相關平臺,作為相對更有能力、更有義務的相關方,應該主動地去適應新法新規(guī)的精神。實際上,在慈善法開始實施的9月,國家四個部門還曾推出《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明文規(guī)定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在各種平臺上發(fā)布求助信息時,平臺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fā)布個人負責”。各類平臺如今都在爭搶注意力、使用習慣、用戶黏性,對內容提供傾向于從寬。然而,如今公眾其實更需要可以簡單核實和信任的內容,從而可以傻傻地去愛。即使一時做不到,也可以像《管理辦法》所要求的,對信息風險進行必要的提示??床坏竭@一點,就看不到平臺下一步的發(fā)展未來。同樣,對于各級治理者來說,以傳播平臺、社會組織為重點,把現(xiàn)有的法律充分用好,也是需要跟上的課題。
我們還是要對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信心,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法治進步。電影《烈日灼心》中,警察伊谷春說過:我很喜歡法律。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yǎng)。給道德與法律一個清晰的邊界,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很多事情就沒那么復雜。當法律分解掉不必要的社會協(xié)作成本,道德自會去洗刷人們的內心。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
- 查處虛開騙稅企業(yè)2410戶 2023年湖南挽回稅款損失48.2億元
- 保護知識產權 服務高質量發(fā)展——湖南省公安廳公布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繪“同心圓”守護“半邊天”——省人民檢察院、省婦聯(lián)共同主辦檢察開放日活動
- 聚力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攜手共謀鄉(xiāng)村振興—— 省法院駐大坪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赴企參觀學習調研
- 補短板 強弱項 努力提升民事檢察監(jiān)督能力
- 方華堂主持召開重點工作調度會強調:自我加壓 砥礪奮進 推動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護航 快樂成長——湖南高院開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講
- 省委政法委召開省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327號提案辦理座談會
- 全省司法行政系統(tǒng)新任司法局長(書記)培訓班開班 方華堂作專題輔導


